浙江大学生传承草绳情,践行“三八”海塘精神

浙江大学生传承草绳情,践行“三八”海塘精神
  • 隶属院校: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 团队主页:暂无
  • 实践地区:全国
  • 指导老师:闫海强
  • 团队队长:张宇堃
  • 浏览次数554
  • 更新日期:2018-07-11
团队成员:张宇堃、薛春晨、杨钱丽、方晨安、黄圣晟、周成梁、缪云怡、黄晨啸、高晴晴、潘钰平、邱若妍、陈鹤、徐东、陈莉娟、陶婕、陈双媛、蒋翼、章燕铃、谷亦雷、周程涛、金泽赟、张育铭、许敏燚
团队展示介绍

坚韧自强,传承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切实发扬和传承蚂蚁岛“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红色精神,7月10日上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海岛征程十五载,红色基因永流传”赴蚂蚁岛实践团队集体前往蚂蚁岛社区活动中心,向渔民阿婆们了解并学习传统渔网编织以及草绳制作技巧,后实地考究蚂蚁岛著名红色景点“三八”海塘,回顾妇女奋斗历史,体悟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巧匠出精工,技艺永流传

     实践团队23名成员前往蚂蚁岛社区活动中心,走访并记录了渔网及草绳编织的阿婆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细节决定成败,实践难于旁观。阿婆们只手控制短木板块上的渔网结和尼龙线,用梭子在渔网洞里灵巧地穿梭,纵横交错,双手高度合作,一穿,一按,一拉,整齐牢固的渔网结就均匀地呈现在了实践团队的面前。熟练迅速的操作,严整美观的渔网,引起成员们的连连惊叹,直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热心的阿婆们便主动地邀请队员们动手尝试一番。看似简单明了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却颇有难度,面对队员们略显生疏的操作,阿婆耐心地手把手教授,每一次穿孔,拉绳,都是细节和关键所在,唯有牢记,才能够编织成一个正确无误的渔网结。熟能生巧,成员们在阿婆的帮助和指导下很快进入状态,享受着编织的乐趣。在与阿婆交谈中,还得知了一些知识:梭子穿线,则类似于卷毛线球,而不同之处则在于,梭子构造特殊,要将网线固定在中间的缝隙中,以便更加高效地编织渔网。

岛民们的编织速度之快,成果之精,让实践团成员们叹为观止。接受采访的阿婆表示,自己已经步入花甲了,在年幼时就早已接触到渔网的编织,这项技艺是他们岛上渔民打小的必修拿手课程。“阿婆,你们编网的速度这么快,一天基本能完成几个渔网的编制?”面对队员们的提问,阿婆淡定地回答道:“一天差不多两万张渔网。”初听到这一答案,实践团的成员们都瞪大了眼睛,完全难以置信。多次求证,留下的仍是令人震惊的数字,数量众多渔网成果的背后,是无数日以继夜的艰苦奋斗所留下的汗水。据悉,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岛上的妇女们,并非都以编织渔网和草绳为主业,他们是利用茶余饭后的一切空余时间进行劳作,故艰苦奋斗是最有力的成功保障。

纤草结绳,精神永留

草绳的制作大致分为两个主要流程,捶打稻草和编织草绳。队员们被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落锤声所吸引,原来是阿婆在重锤出软草,将原本直硬的稻草整成一捆,一手不断将其进行翻转,只手握锤,不断地对稻草进行捶打。阿婆们表示,只有草够软才能编出结实的草绳。力气大的成员跃跃欲试,但由于技术有限,选择由两人进行合作,一人负责翻转,另一名成员捶打,虽是木锤,但重量也不容小觑,几锤过后,队员也有些力不从心。面对队员们的双手敲打锤子的力气,阿婆表示还缺少些份力道,随后便单手亲自做了示范,声声震耳,震撼了队员们,纷纷投上钦佩的目光,双手捶打的力气竟抵不过阿婆的单手操作力气。

草绳的编织,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阿婆细心指导队员们,关键要用手掌心的力量,使两股草绳相互编卷到一起,才会十分结实。实践成员们,经过一番尝试,发现搓草绳并非易事,除了要求手掌需有足够的力道,还要掌握一定的编织技巧。阿婆的掌心积满了老茧,日复一日的劳作使然,是劳动人民最光荣的象征。

关于草绳的用途,据阿婆介绍,这是早些年用来捕捉海蜇的关键道具,在最艰苦的那时候,大家都为了生计咬紧牙关,女人们在家编织草绳,以供出海的男人们捉海蜇。在大家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下,当时的蚂蚁岛传出了在50年代初的震撼新闻:蚂蚁岛人民靠搓草绳,卖废铜烂铁,累积了一万九的资金,铸造了两对崭新的大船。世界上没有不可能,蚂蚁岛人民的艰苦奋斗再一次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我们这一代也有四十多年没有用草绳捕海蜇了,时代在发展进步,岛上新的一代小孩也都不会织渔网,搓草绳了。”阿婆的话语让实践团队员们陷入了沉思,优秀的传统技艺应当被传承,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追忆,更重要的是这其中体现出的蚂蚁岛精神,是具有永恒价值意义的,值得被纪念和传承下去。

忆愚公移山之精神,传雄伟海塘之气神

“三八”海塘是可顶起蚂蚁岛半边天的妇女发扬其“敢啃硬骨头,艰苦创业,”的蚂蚁岛精神筑成的。实践团队得幸实地考察了海塘,站在此处,所见有四围坚固的岩墙以及深入海底的岩石,虽形状参差不齐,但排列规整,足以抵挡海浪的冲击,保证“围海造田”的功能性。

据东科学子的深入探寻,“三八”海塘围海造田工程初建时,并未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寥寥数几的领头妇女参与工程的实施,毫未退缩的她们,像愚公移山一般,用微薄的蚂蚁之力推进工程,在其过程中,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其中。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衡量的,最终海塘工程在蚂蚁岛妇女们的共同协作与艰苦奋斗下,提前完成工程制造,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真正体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含义。

历经数年的风吹日晒浪打,铸造海塘的岩石也被磨平了些棱角,但三八海塘仍旧保持着宏伟的姿态,是蚂蚁岛妇女们艰苦创业的里程碑。实践团队深感“三八”海塘的建造不易,动情于蚂蚁岛妇女们坚韧创业,不怕苦的伟大精神。

渔网及草绳编织技艺的展现和“三八”海塘的参观,令实践团队员们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蚂蚁岛红色精神。蚂蚁岛正是以其精神发展渔业经济而闻名全国。这种精神也始终鞭策激励着岛民们向往美好新时代,共奋美好新未来,也勉励实践成员们在实际生活中身体践行。

通讯员:潘钰平


该会员其他作品

该会员,投稿较少,暂无的其他稿件展示!
相关团队展示

手机触屏版网站

手机访问轻松,自动识别,自动跳转无需操作。即刻掌握最新校园活动信息。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当代大学生网微信公众号。掌握投稿便捷方法。

微信客服号

扫描二维码,添加官方微信客服,在线沟通投稿疑问

投稿帮助微信公众号

dddxsnet

周一至周日9:00-23:00

皖ICP备06007022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492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