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7月12日讯】(通讯员:曾培基 蔡妍妍)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榜样,他们是党的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是活的史书。近日,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献礼百年,医鹭有你”赴厦门实践队来到了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寻访高山老书记高求来,倾听他的故事,学习红色精神。
高求来同志是一位有57年党龄的退休老党员,担任军营村党支部书记28年,经历过一贫如洗、艰苦卓绝的岁月,军营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高求来同志告诉实践队队员们,他刚上任初期,军营村是整个同安县最穷的一个高海拔村,有700多名村民,400多亩茶园,人均年收入只有280元左右。那时候军营村基础设施差,没有通电,仅靠一个20欠我的小发电机组自己发电,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当时的道路条件也非常差,从县城到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开车要2个小时才能到,当时整体的生活条件非常差。
1986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的军营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带领村民们修建通村公路,打通致富路;带领村民建设水库水电站,解决用电难题;发动村民种茶种果,发展多种经济,摘掉军营村“贫困村”的帽子,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在这里共有303户人家,家家户户有新房,平均每户至少1辆轿车,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280块变成现在的3万多,家家户户再也不用过只能吃萝卜干的苦日子。他在这里奉献了大半辈子,始终牢记初心,退休之后的他依然想为军营村做点事,哪里有需要,高求来就在哪里忙碌,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高山上的不老松”。
“献礼百年,医鹭有你”——福医研究生赴厦门实践活动队 责任编辑:蔡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