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一撇一捺勾勒童年,一笔一划书写梦想

   日期:2022-07-07     来源:原创     作者:何雨佳 朱顺杰     浏览:206     评论:0    
核心提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朱老师将龚自珍的报国之志浸润孩子的心田,手把手教孩子们字里行间的分配,耐心和孩子们讲授每个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希望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上。

【安徽师范大学7月7日讯】(通讯员:何雨佳,朱顺杰) 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支教团队来到位于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凤凰镇的岗胡小学,正式开启了近两周的支教生活。7月6日,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朱德亮为孩子们带来支教特色课程——硬笔书法课。

图为队员朱德亮在写板书(安徽师范大学通讯员 刘安芷 供图)


对孩子来说,汉字的书写是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先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书”就指的是汉字的书写技能,也被认为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艺。伴随着汉字字形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艺术表现力、书写之美越来越强,至魏晋时期,士大夫不仅将文字的书写作为一项基本技能,而且作为抒发心中逸气、表达汉字之美的一种手段。此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几大书体也皆为世人追捧。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书法教育是语文识字和写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沉稳的心性,朱德亮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硬笔楷体,朱老师课上为孩子们讲解“心”和“德”字。

图为学生在听课(安徽师范大学通讯员 刘安芷 供图)


以字养心,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如果想要把字写好就必须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以及运笔的疾缓都能抒发情感和描写意境,练习书法的人要认真观察、用心体悟,注意笔画间呼应的规律,逐渐形成处事安然的心境。

以德入理,文字的书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根本在于将中华民族的以和为贵、仁和中庸的精神传递给后人。书法是一个天窗,能够窥见中华民族沉淀几千年的哲思底蕴。

 

图为学生向老师分享心得(安徽师范大学通讯员 刘安芷 供图)


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法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在课程的后半段,朱老师教孩子们练习了《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将龚自珍的报国之志浸润孩子的心田。朱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字里行间的分配,耐心和孩子们讲授每个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希望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上。

图为部分学生和老师的合影(安徽师范大学通讯员 刘安芷 供图)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赴淮南凤台岗胡小学“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支教团队  责任编辑:朱顺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当代大学生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当代大学生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可联系我站工作人员微信dddxswx删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et,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打赏
 
0相关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推荐图文
推荐校园资讯

手机触屏版网站

手机访问轻松,自动识别,自动跳转无需操作。即刻掌握最新校园活动信息。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当代大学生网微信公众号。掌握投稿便捷方法。

微信客服号

扫描二维码,添加官方微信客服,在线沟通投稿疑问

投稿帮助微信公众号

dddxsnet

周一至周日9:00-23:00

皖ICP备06007022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492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