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7月14日讯】(通讯员:蔡艳洁)
7月13日下午1:00-6:00,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时”俱进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前往厦门市黄厝社区进行养老情况实地调研,分别开展了在黄厝老年公寓的志愿服务活动、访谈调研活动以及黄厝社区的访问、问卷调查活动,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实践,了解目前养老情况,发现我国地方养老保障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在黄厝老年公寓,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关怀互动、清洁卫生、整理物品等志愿服务工作,展现了嘉庚学子的良好素质,在与老人的深入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对目前养老情况的评价以及心中诉求。
这位老爷爷在交流中告诉队员们,他以前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5块,但现在孙女点一次外卖要二十几块,所以他和孙子女之间对于“节俭”这一问题存在很大分歧,为此经常争吵。让人心疼的是,这位爷爷的子女当初是以逛超市为由将他带到这个老年公寓的,不过好在他的子女在送他到老年公寓后经常买水果来探望他。
这位奶奶有着98岁高龄,听力和视力都不太好,但非常慈祥和善,很愿意与人交流。她向队员们介绍了养老公寓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作息时间、护工安排等。在谈话中,奶奶总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有用了,团队成员想说一些安慰的话也没有很大作用。
这位爷爷年轻时参加过战争,虽然腿脚不太方便,但精神很好,还为队员们表演了打拳。在交流过程中,爷爷多次向队员们强调,在家里一定要尊重长辈、孝敬老人。此外,队员们发现,爷爷很希望有人和自己聊聊天,在队员们送他回房间后,又出来找我们说话。在我们临走时,爷爷和队员一起用打拳的方式告别。
团队成员采用了入户和街头采访两种形式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居民对于目前养老模式的看法和对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认识及意愿。
其中队员们对于下图的奶奶印象非常深刻。她是街访的对象之一。奶奶讲着一口闽南语,说自己儿子在这个社区卖菜,她也帮着儿子一起,奶奶表示自己和儿子买菜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养老较为困难。队员们询问到他们所在的社区是否有对奶奶进行日常关照或是其他帮扶措施,奶奶表示他们是属干外来人员,社区并没有相关措施。对此队员们认为一些社区对于老年人的生活关照存在不足,外来人员中老年人的养老情况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了解到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对黄厝社区的养老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团队成员也在实践过程中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宣传推广,并了解到居民对该模式的看法与建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时”俱进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蔡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