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8月7日讯】 (通讯员:芶一冰、陈依依): 7月29日,贵州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省招院分队顺利开展了以“高擎五四旗帜,勇担发展重任”的专题学习活动,贵州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吴德刚老师出席会议并讲话,活动由实践队员梁艳艳同学主持。
(活动现场)
会议伊始,吴德刚老师肯定了同学们为此次活动所做的准备,并鼓励同学们要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努力做到会“办会”、会“写文”。会“办会”指能够高效策划活动、组织会议,会“写文”则是指能够写好公文。加强“说”和“写”这两方面的能力能够为我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添砖加瓦。同时,吴德刚老师指出,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点点滴滴中做出改变,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新时代敢为、有为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吴德刚老师致辞)
王烤以追寻杰出校友,传承榜样力量为题,为同学们生动地分享了贵州大学优秀校友——“时代楷模”“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故事。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和战友在云南省边境的村庄进行扫雷作业时,发现了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杜富国毫不犹豫地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手榴弹突然爆炸,他为挡住战友奋勇向前,两个手掌当场就没了。
意外发生后,杜富国被立即送往了医院治疗,在医生们的极力抢救之下,杜富国虽然活了下来,但是他却失去了双臂,并且永远的双目失明。记者到医院采访他时,问道:“有一个人帮着,不是更好吗?”他的回答是:“排雷作业的时候,两个人一组,我是组长,如果有危险,与其伤两个,还不如伤我一个”。“伤两个不如伤一个”这句话是如此朴素,又是如此的掷地有声。面对危险时,杜富国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伤痛并未让他放弃希望,杜富国日复一日地坚持康复训练,努力适应着失去双臂和失明的生活。出院后,他开始努力地练习播音技巧,最后成为了军队广播《南路之声》的播音员。他不顾一切地救下战友,无论何时都怀揣着回归部队的心,这是因为他的担当,这是因为他的勇敢,或许这就是军人才有的顽强毅力和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杜富国的故事令在场的同学们热泪盈眶,他是“时代楷模”“排雷英雄”,更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王烤同学呼吁大家:“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是要学习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的责任和担当;二是要弘扬时刻以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为重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是要勇于直面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积极主动寻求化解问题的方法。
(王烤同学分享优秀校友杜富国的故事)
实践队员刘旭同学表示,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中国青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给予我们一个尽情施展自身才华、展现青春风采的时代“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必将有所作为、大有可为。在磨砺自身本领技能时,少不了“眼睛向下”,缺不得“身子下沉”,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将一件件小事做好做精,脚踏实地,虚心请教,不断积累学习、工作经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应学好、弄懂自身专业知识,巩固基础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才能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唯有“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才能,才更有信心和力量以青春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刘旭同学分享心得)
杜富国英雄就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榜样,勇于牺牲,敢于奉献,他用仅有的双耳和双腿同命运进行了艰苦抗争,用自强不息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家国情怀,学习他的担当精神,学习他的刚毅品格。今天的活动很圆满,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再次感谢策划组同学为这次活动的付出。
(袁蕤同学分享心得)
实践队员谭新华同学表示,百年前,青年为民族大义挥旗呐喊;百年后,青年为国家富强艰苦奋斗。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听党号令、跟党奋斗,把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共命运的情感融汇于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中;要做到讲政治、树理想、敢担当,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以实际行动践行跟党走的政治宣言;以饱满的青春热情传递力量和温暖,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愿青年的我们都能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建设美丽之中国,扛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谭新华同学分享心得)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青年学子应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并以杜富国英雄为榜样,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珍惜韶华、砥砺前行,努力展现贵州大学研究生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去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努力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暑期社会实践省招院分队全体队员合影)
贵州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省招院分队 责任编辑: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