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队长先是让我们系统地阅读、学习了有关“三治结合”和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和关于武家村的新闻报道,这些有利于队员对文献和新闻报道有整体的把握;接着,针对阅读过的文献和新闻报道截取、整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部分内容,可以加以补充和创新;最后我们实践队召开了线上工作会议,对以上内容进行个人分享、展示,加以讨论总结,确定了下一步调研的方向和提纲。在这个过程中,我初步感受、理解到了“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且我对武家村这个地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在阅读新闻和文献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武家村的确是“三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三治结合指的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结合。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的内容。而武家村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美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村”、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武家村通过开展文明实践,传承优秀文化、倡树社会新风、探索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一切都是那么好,好的不禁让我产生了怀疑:这个村子真的是我想象当中的那样吗?还是只是个表面工作或者形式呢?不仅如此,我们在制定具体的调研计划过程中发现,同样有许多问题是我们在文献和新闻中寻找不到的、必须通过实地考察去探究的。所以我便暗暗决定,一定要亲自去一趟,一探究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知行合一,将理论用之于实践;为了进一步了解武家村的具体发展情况,增强队员的亲身体验感,我们“弘文兴农”实践队共五人于2022年7月31日、8月1日两天赴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开展社会实践。
到达的当天早上,由于我所乘坐的公交车不通村里,我从公交站下车到村里还有几公里的路要走,于是便一个人徒步在路上。刚进入村西头,就有个村民摇下车窗热情地询问我要不要搭个顺风车,我因为觉得时间还早,便拒绝了。路宽敞且干净,路的两边都种满了庄稼和树木,金银花地里已经有村民在埋头苦干了。早有耳闻武家村民风淳厚,人心安定,不曾想我刚开始就感受到了。一路上,我还看到了新闻里有的设施建设,比如“幸福食堂”、“乡村记忆馆”、“文明实践站”等等。
图为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 通讯员 刘建伯 供图
实践队员先后都到齐了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采访。下从八九岁的小朋友,上到年过八旬的老爷爷老奶奶;或是普通村民,或是一些典型的代表,无不满足于村子建设得好,无不夸赞村干部尽心尽责。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老人,他们是一对夫妻,是“美丽庭院”的典型代表。在我们表明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之后,他们热情地给我们递水、递雪糕。访谈时更是滔滔不绝,对村干部赞不绝口。看着他们就没曾收起过的笑容,我仿佛理解了。
图为“美丽庭院”典型代表开怀大笑。 通讯员 刘建伯 供图
我们去的当天正巧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去采访,所以党支部书记指派了另外一个村干部带领我们去各个地方参观,并热情招待我们。等他忙完了之后,又无缝衔接到接受我们的采访。采访他的时候,他则诚恳地告诉我们,他的工资其实很少,干了这么多年,最主要的还是靠奉献和情怀。他说他从来不会考虑工资,他满心装的都是工作,如何让村民们有更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是他唯一应该考虑的事情。我想,正因为有这么好的领导班子,这个村才能够发展建设地如此之快,村委会墙上“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他也当之无愧。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 通讯员 刘建伯 供图
我作为一名实践者,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感受深切。只有通过实践我才能明白,原来新闻上写的没有一句假话,原来这个村子真的名副其实。“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不仅能概括我的这次社会实践之旅,更能够表示武家村这个乡村治理的实例对于我们整个中国乡村发展的影响与借鉴意义。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如何加快这一发展,最主要靠的还是具体的实践与一颗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弘文兴农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