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赴新征程,振兴鳌头躬青年行

   日期:2022-08-2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沁夏服务队     作者:王奕儒 朱一帆 叶紫琪     浏览:140     评论:0    
核心提示:蝉鸣夏至,青春正好。2022年暑期,沁夏号列车再度出发,前往广东省茂名市鳌头镇,聚焦乡村振兴主线,结合村镇发展需要,奉献华师青年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沁夏服务队8月20日讯】(通讯员:王奕儒 朱一帆 叶紫琪)蝉鸣夏至,青春正好。2022年暑期,沁夏号列车再度出发,前往广东省茂名市鳌头镇,聚焦乡村振兴主线,结合村镇发展需要,奉献华师青年力量。

乡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中的一个重点,服务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五大目标”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展开深入调研与服务。服务队成员全体为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由研究生和本科生、非师范生和师范生共同组成,与鳌头镇镇政府、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鳌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度合作,以“挂岗实习+社会调研”模式开展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当地村镇需求与队伍专业所长,通过支教、调研、服务、后勤、文创几个服务类型组别化、项目化推进实践活动。分为一是聚焦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两个方面,与当地武装办合作,发掘乡村振兴中的“新尖兵”力量;二是聚焦文化振兴方面,与当地文化站、党建办等合作,深度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和民俗文化,服务于鳌头镇乡镇教育、创文创卫、社区服务、非遗传承、红色文化传播等领域,为基层乡村振兴发展发掘新动能;三是聚焦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两方面,深度参与当地“创文创卫”服务,打造美好人居、幸福社区,同时结合调查研究“包保责任制如何影响政策精准执行?”,结合专业所学研究如何提升基层工作效能。

活动目前已获得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广东省乡村振兴内网、茂名日报等地方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队伍制作的短视频累计获得XXX浏览量,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实践服务地鳌头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179条自然村,4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9.4万人。鳌头镇不仅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茂南区人口大镇、农业大镇,也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龙舟之乡、建筑之乡。

本次暑期实践,沁夏以当地“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共富同乐”的乡村振兴策略构思为出发点,以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绿色人居、民俗闻名、乡风文明为抓手助力鳌头发展。支教组聚焦于“五育”教育,面向留守儿童和新高三学子设计实用、有趣的特色课程弘扬先进文化;调研组结合镇内工作重点,落脚于绿色人居建设,通过参与式观察调研鳌头镇创建省级卫生镇的过程;服务组走近当地红旅文化,并就当地红旅资源开发展现青年一代的思考;后勤组感受了鳌头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的魅力,依托互联网助推当地民俗文化“走出去”;文创组在八一建军节之际访谈了多名退伍军人,并推出了“八一特辑”致敬退伍军人,“鳌头史记小课堂”系列视频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有体系、有侧重、有计划的各项活动,沁夏服务队助力鳌头镇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形成。


  

弘先进文化·促五育教育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秉承和发扬青年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沁夏服务队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当地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教育质量相对落后,结合队伍成员专业结构及自身特长准备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学”特色课堂,分别前往潮利村、林道村、禾步村等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特色课堂,引领当地儿童全面发展。尤其是积极发掘转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当地儿童读懂自己家乡、讲好家乡故事,播种“未来成为家乡的建设者”的希望种子。

沁夏服务队特色课堂由红色朗诵课、“华师版”《本草纲目》体育课;“三防”安全教育课程、“我和我的家”主题绘画课、趣味性和科学性兼备的实验课和活动课等构成。小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穿梭在知识与兴趣的海洋,用声音吟诵出爱与心声,用画笔描绘出你我眼中缤纷绚烂的大千世界,用双手探索科学,全身心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也去体会“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铿锵誓言,领悟“最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服务人数超80人,课程时数达12小时以上。

此外,在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下,服务队针对茂名四中的实际需求,面向330名学生开展5节线上直播课程,为鳌头镇高三学子们带去“大学生活超前点播”、“三防”安全教育、情绪认知心理课、体育健康课等“五育教学”特色课程,为高三学子们接下来的为梦拼搏带来力量,启发他们建设家乡的青春动力。

图为沁夏队员指导孩子们跳《本草纲目》健身操

图为孩子们在专心地学习健身操动作 

图为丛榕老师给孩子们上《少年中国说》的朗诵课

 

图为月亮老师为同学们讲述《我眼中的中国军人》

图为豆丁老师带领同学们参与科学实验

图为孩子们在进行体育课前的热身

 助绿色发展·研基层之治

下乡期间,服务队队员们深度参与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工作中,为鳌头镇的绿色人居环境建设发挥力量,跟随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纷纷加入到创建省级卫生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入全镇多个网格社区,协同镇政府工作人员及各村志愿者清扫街道垃圾、引导群众合理摆放电动车辆、协助维持交通秩序等,切实践行着“实践社会,锻炼自我”的初心。此次“劳动教育”也是良好的自我教育契机,使全体队员对国情社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展现了新时代学子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调研组以参与式观察鳌头镇创建省级卫生镇过程为切入,依托在公共服务办、执法办的挂岗实习机会,和参与创文巩卫系列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包保责任制如何影响政策精准执行”问题进行研究。调研过程包括与创卫相关负责部门进行访谈,了解鳌头镇创建省级卫生镇的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并与工作人员就目前创卫工作的重难点进行讨论,根据网格分组在鳌头镇主干道进行入户政策宣讲,并向各商铺派发《鳌头镇创建省级卫生镇倡议书》。

通过交流,调研组对政策运转落地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结合群众反馈和进一步思考,调研组成员也认识到目前的创卫工作仍任重道远,需要从政策执行过程、对群众的有效动员等多方面发力创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图为沁夏队员向商户宣讲创卫政策

图为调研组与工作人员探讨创卫工作的重难点 

扬红色文化·助阵地建设

沁夏服务队由鳌头镇“完善红色文化服务阵地”的发展需要出发,重点挖掘飞马革命烈士纪念碑、飞马革命根据地、鳌头革命史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发挥队内党员、团员力量,通过“先学习,再盘活”的方式,结合时事热点,以灵活多样的视频风格创新宣传模式,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感染力。

依托沁夏队视频号制作“鳌头史记小课堂”短视频三期,对文旅资源背后的历史、党史背景进行讲解,上线一周视频浏览量超2000次;八一建军节之际,沁夏队成员深入鳌头镇乡镇基层一线,采访当地退伍军人代表,他们当中,有投身新型农业经营、带领乡亲致富的种植养殖大户,有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有全家总动员参军入伍的思想引领者……精心制作的八一特辑推送及视频,总阅读量超一万,同时获得了鳌头镇政府相关部门、广大居民的点赞和关注,也获得“南方+”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赢得广泛好评。

 

图为队员赴潮利村采写退伍军人

(鳌头镇潮利村梁建伟主任)

 

图为采访退伍后成为“种植大户”的林金

(鳌头镇林道村辣椒“种植大户”林金)

图为采访曾参与对越自卫保卫战的何观潮 

品民俗文化·展古镇风情

万古同山川,八方异风俗。鳌头镇作为一个拥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古镇,其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沁夏队成员在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带领下,近距离了解了鳌头镇的饮食文化、武术文化、木偶戏文化;挖掘了三份鳌头传统美食——簸箕炊、合岗鸭粥、脆皮烧猪及其背后的故事;走进了“武术之乡”官地村,体验习武人荣誉背后的“台下十年功”;于禾步村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人木偶戏传承人梁华炎先生,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置身鳌头的文化之海。

沁夏通过细致观察与素材采编,制作并发布系列视频作为传统民俗的宣传载体,唤醒当地人的乡愁记忆,也传递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正能量,擦亮鳌头古镇文化名片。


图为走进“武术之乡”鳌头镇官地村

图为调研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图为寻访鳌头特色美食——簸箕炊 

沁夏有话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离不开青年躬身入局,挺膺负责。

本次鳌头之行,沁夏服务队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共富同乐”为切口,动员组织了院、校预备党员、团学组织优秀学生骨干参与,队员在实践中宽视野,长才干,在政策宣传、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红色教育、济困助学等方面服务乡村,贡献力量,形成了一支具有高辨识度和广影响力的服务队。

从初遇鳌头到难过不舍,今年的下乡之旅虽已落下帷幕,但为全面乡村振兴助力,沁夏仍在路上,青年仍在路上!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沁夏服务队 责任编辑:庄芷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当代大学生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当代大学生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可联系我站工作人员微信dddxswx删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et,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打赏
 
0相关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推荐图文
推荐校园资讯

手机触屏版网站

手机访问轻松,自动识别,自动跳转无需操作。即刻掌握最新校园活动信息。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当代大学生网微信公众号。掌握投稿便捷方法。

微信客服号

扫描二维码,添加官方微信客服,在线沟通投稿疑问

投稿帮助微信公众号

dddxsnet

周一至周日9:00-23:00

皖ICP备06007022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492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