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7月16日讯】(通讯员:陈泽涛)为树立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将“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植根人心,浙江理工大学“青春无邪缙行曲”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于缙云县前路小学开展“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科普教育课程。
“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课上,实践团成员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同学们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结合视频,孩子们了解到垃圾分类的优点及其必要性。垃圾分类的知识小竞答调动起孩子们识别不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通过课程学习,前路小学的孩子们充分意识到垃圾分类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做好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进行再利用,有害垃圾集中填埋处理既有利于环境卫生的大提升,又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这阵时尚新风吹到了新时代青少年身上,为他们科普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就是为绿色发展打下基础,为社会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浙江理工大学“青春无邪缙行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已在前路小学开展了“美丽浙江”、“五水共治”、“新能源科普”等绿色发展主题教育课程,给缙云青少年带来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科普。通过宣讲、知识竞答、科技小制作等活动呼吁大家为垃圾的综合处理、美丽浙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青春无邪缙行曲”社会实践团 责任编辑:鲍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