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7月18日讯】(通讯员:张晶晶) 由浙江理工大学“青春无邪缙行曲”社会实践团成员组成的“零零后宣讲团”在缙云县前路乡开展了反邪防诈宣讲活动。
宣讲团成员结合专业所学,将心理学知识和反邪防诈案例相结合,从心理学角度科学地分析了邪教传播者和诈骗分子如何蛊惑群众,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反邪教宣讲结合真实的邪教受害者案例,从归属感与认同感的需要、精神追求的需要、心理暗示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邪教教徒被蛊惑的心理原因。让听众通过了解心理暗示,掌握诸如“既然法轮功声称炼功可以杀灭病毒,那为什么还有修炼者身患重病”此类的“产婆术式”的对话,提醒人们谨防陷入邪教的精神思想控制。宣讲团成员归纳了五种从行动上抵制邪教的方法,警示听众要正确认识邪教的危害,用科学和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为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的发生,增强人们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宣讲团成员结合农村诈骗的特点进行了防诈骗宣讲。基于近年来电信诈骗发案频率增多、手段愈发高明等特点,宣讲团成员逐一分析了兼职刷单诈骗和冒充公检法诈骗等案例,向群众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识,并根据电信诈骗背后的心理学技巧,如“公开承诺”、“从众效应”等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技巧。宣讲团成员还总结了应对电信诈骗的“四要”与“四不要”,号召广大村民们提高防诈骗意识。
根据“反邪防诈”的主题,实践团成员创作了六幅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传海报,吸引了众多村民的驻足观赏,反邪防诈小凉扇和宣传手册的发放也受到了众多来者的喜爱。有参观者表示:“这样的宣传方式很不错,虽然我不认识字,但看看画还是能看懂得。”据悉,浙江理工大学“青春无邪缙行曲”社会实践团还将继续深入基层群众,在村中公园、凉亭等居民聚集地,对当地村民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流动宣讲,以此增强群众自觉抵制邪教组织侵害和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青年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青春无邪缙行曲”社会实践团 责任编辑:鲍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