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法学院 9月14日讯】(通讯员:娄世超)对每个人而言,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从来都不是一件抽象的事。党的发展曲折而伟大,我们能过上今天的生活少不了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和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为了解前辈们的优良作风,学习前辈克己奉公的精神品质,法学院“烽火青春”驻鲁党史团史调研团开展老党员事迹专访活动。
7月1日,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团队成员刘锦帆、王嵘玥、魏子一、李晓慧四名同学来到已有55年党龄的刘思贵老人家中。刘老十分热情,刚见面时,前辈拉着队员的手,亲切地招待队员们坐下,环顾四周老人的家里也十分朴素。 队员们敬意顿起,也让老人家注意身体,祝前辈健康长寿
刘老出生于抗战胜利之际、内战爆发之前的1945年。历经战火纷飞、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刘老于1976年加入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面对新时代青年人,刘老指出:“必须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履行党员义务,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
采访中,我们发现,刘老不仅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退休后也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前,即便年逾古稀,刘老依旧担任社区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公共事务中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有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难以及时获取疫情防控信息和要求,咱们作为党员,应该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方便老百姓。”简单而朴实的话,道出老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队员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谈到青年党员,老人叮嘱我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遇到困难冲锋在前,先人后己,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老党员,是社会、历史给予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包含着老党员们辛勤的汗水和鲜血。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为国争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增添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彩!
山东大学法学院“烽火青春”驻鲁党史团史调研团 责任编辑:娄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