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11月21日讯】(通讯员:李盼泽)
我利用暑假时间和小组成员一起前往浙江省景宁县进行为期三天的采风调研,此次调研是在采集资料内容的同时,了解到畲族传统文化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畲族特色婚礼这一部分,游客假扮的迎亲队伍到村时,嫁方女性拿杉木枝拦路,迎亲队伍中的四位男子须喝酒后才开路,称为“抵棒酒”。以刺杉拦路,意示晚上对歌。畲族的婚服和头饰也具备少数民族的特色,来到新娘门前要读对联后才进家门,到对拜中堂时,有交接彩带和敬酒的环节。少数民族独特的婚俗应得到传承和宣扬,目前,畲族婚假习俗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
此外,我与当地的人们进行了交流,上了年纪的老人只会讲畲语,我们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中进一步了解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一个阿姨说这个村庄是前几年政府出资修建,现在都不种地了,卖东西。在交流中,我也了解了关于畲药、服饰以及当地彩带编织的的东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景宁县以及周边的一些村庄形成了成熟的旅游体系,原本破旧的房屋也被修建成具备当地特色的木质建筑,在帮扶村民的同时,也吸引了游客,更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特色。
我也注意到,每家的墙上贴有门前“三包”责任制,一般农户要搞好家庭内外的环境卫生,特殊家庭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搞好门前屋后的卫生。在政策的落实下,景区和当地村庄干净整洁,有“世外桃源”之感。
这次实地调研让我切身感受到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在政府的支持下,畲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宣传,当地人民脱离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
中南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的畲族文化传承创新团队 责任编辑:王卓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