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21届经济学一班 1月18日讯】(通讯员:丁璐) 人社部成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不变、两个强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强化就业帮扶、强化技能帮扶、落实社保帮扶政策、加大人事帮扶力度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2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秾情助农,共绘“富春山居”实践队为探究、展望智慧农业、产业振兴与政策引导对精准脱贫和三农发展的前情展望和深刻意义来到山东省滨州中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相关调研。
实践知农情 ,明晰发展现状
12月27日实践队员们首先联系到滨州中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刘宇,通过采访的方式熟悉了公司治理盐碱地的基本情况。通过采访实践队员们知晓了公司对盐碱地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如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此类职业,导致行业人才的稀缺、盐碱地水源匮乏,农作物种植条件严苛、政府政策及补贴效果不明显,盐碱地治理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公司希望大学生加入到此行业来,从而引进能够吃苦耐劳、治理病虫害的中高端人才;同时政府采取投资引进黄河水灌溉以及水稻种植等技术,以此改善公司治理盐碱地过程中仍存在的不足。滨州实践队员在企业刘经理的带领下参观各种盐碱地种植的作物。队员首先来到水稻种植区,经刘经理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在治理盐碱地过程中水源具有缓解作用,需要大量淡水资源对盐碱地进行经常性灌溉,在一亩地的周围挖深沟利于排水来改善盐碱地。随后队员们又参观了金银花、玉米、槐树、棉花种植地。刘宇提到在盐碱地中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金银花等作物,在进行生产获得收益的同时对盐碱地治理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农作物的耕种降低了土地的盐碱化。
深刻把握盐碱地状况,探究扶持政策的影响
通过参观农作物种植基地,队员们了解到公司盐碱地大多数盐碱地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个别土地在千分之四到千分之五,用来种植水稻。尤其是盐碱地在含盐量超标情况下也不会出苗。其种植条件特殊,盐碱地一亩收获五六百斤左右粮食,正常地收获一千五六百斤粮食。因此盐碱地耕种必须要机械化来降低成本,碱度较轻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棉花,对肥料没有硬性要求。归根究底,盐碱地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一是统筹推进力度不够,综合开发利用职能相对分散,二是资金投入不足财政压力大,三是后实践队员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知晓盐碱地政策及补贴落实到小企业几乎没有补贴,企业现如今与市农科院进行合作,有种植三十多亩地,用来进行实验大豆改良品种。四是专业人才和科技支撑不足。综上所述,坚持立足生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推进盐碱地科学性的综合开发利用具备广阔空间。
分析现状问题,谋划美好未来
据相关数据表明,山东省现有盐碱地889万亩,截至目前先后改造盐碱耕地580万亩,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11个创新平台,昔日的盐碱地变成“新粮仓”,在盐碱地种植各种降低盐碱地程度的农作物,能够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盐碱地的有效治理。通过种植农作物,增大绿化面积,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美化生产作业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高绿化生态效益。然而,公司治理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人才稀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促进产业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希望大学生关注重视国家盐碱地治理状况,积极投身盐碱地治理科学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并检验。公司招聘的中高端人才可以在工作中发挥专业特长,毕业及时投入到盐碱地治理领域中。因此,当下公司治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在我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无论是发展内容、覆盖程度或者服务主体,都有着独特的鲜明特征,展现出强大发展动力与成长潜力,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正需要当代青年大学生利用科学的头脑投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实地感受滨州中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盐碱地治理与利用的产业振兴思路和成果,实践队员收获良多,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基层土壤中放眼社会现实、体察民生民情、把脉时代发展,不断增进社会本领,在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曲阜师范大学秾情助农,共绘“富春山居”实践队 责任编辑: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