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 2月8日讯】(通讯员:吴越)“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题记
一、建设千年土堡,推动村美业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这一精神,2023年1月10日至29日,“琉璃赋非遗,土堡邂今朝”三明返家乡实践团,一同探索藏在土堡里的乡俗与风情。
团队成员正在穿过走马楼 拍摄:王变弟
二、领略建筑奇珍,探访高山瑰宝
(一)团队实践背景--土堡的地缘关系及建筑类型的多样性
闽中土堡属于防御性乡土建筑,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中部山区。土堡在隋末至民国期间兴建,以三明市为主。团队通过文献法查阅了相关书籍,分析了土堡的历史缘起和发展现状,了解到大田县是福建土堡最为集中、现存数量最多、形态种类最具代表性的区域。
(二)团队实践过程--“对症下药”
1.土堡建筑现存问题
团队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和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大田县13个乡镇共82座 土堡,发现大田土堡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少、保护形式过于单一、管理资金筹备不足、村民保护意识薄弱、规划管理措施亟待加强等问题。
2.分析土堡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团队结合土堡现状,剖析大田县土堡文化价值,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大田土堡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3.应用网络技术,开展调查问卷
为了解民众对土堡的知悉程度,促进对大田土堡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团队制定了有关土堡的民意调查问卷,并走访各个乡镇实地采访。问卷以及走访结果显示,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管理维护,及修缮资金的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相关政策尚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土堡的保护并不乐观。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形势严峻,政府及群众仍具有很高的保护意识,要注意利用现代化技术寻找有效的保护手段,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通过全方位协调,土堡有朝一日依然能焕彩重生。
三明土堡调查问卷总览图
调查来源:吴越 技术支持:问卷星
问卷以及走访结果显示,其中第4题,48.73%的人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土堡,而仅有12.03%的人是通过旅游宣传途径了解土堡建筑。
第6题结果显示,有68.35%的民众认为土堡保护情况并不理想,说明在保护管理规划和机制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统筹特色资源,推动土堡建筑文化高质量发展
| 宣传方式 | 宣传方法 | 预计效果 |
一 |
口头宣传 |
1、旅游社拓宽宣传渠道,做好营销策划
|
1、提高人们对古堡建筑的认识。 2、增强人们保护古堡建筑的意识。 2、启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
二 |
互联网宣传 |
2、旅游社和土堡建筑旅游景点做好对接工作,紧密合作
| |
三 |
技术维度展示 |
3、做好土堡建筑品牌传播,实现品牌价值
|
在本次云实践中,团队采用口头宣传、走访调查、PPT宣讲等多元化宣传方式,利用时代的特性,通过互联网分享土堡风情,扩大宣传面。团队深刻认识到要抓住乡旅文化振兴的好政策,科学规划土堡产业,统筹好土堡特色资源,力求推动三明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团队向游客普及知识 拍摄:郭艳琼
三、赓续中华文脉,厚植青年担当
通过对土堡建筑的浅究,团队深刻意识到作为青年大学生要积极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责任有担当,坚定文化自信并积极投身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的决心和信念。
封面来源:郭艳琼
编辑:吴越,高慧婷,王变弟,郭艳琼,郑凯莉
指导老师:陈思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琉璃赋非遗,土堡邂今朝”三明返家乡实践团
责任编辑:吴越
作者姓名:
吴越,高慧婷,王变弟,郭艳琼,郑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