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 筑梦 驻梦

   日期:2013-09-09     浏览:384     评论:0    
核心提示:逐梦 筑梦 驻梦 皮衍飞 夏天到来,热情更加高涨,2013年夏天,我又踏上了社会实践的征程。这一次,我褪去了大一时的青涩,

 

逐梦 筑梦 驻梦
皮衍飞

       夏天到来,热情更加高涨,2013年夏天,我又踏上了社会实践的征程。这一次,我褪去了大一时的青涩,带着大二的好奇心、激情、动力,走出校园,站在大三的门槛上,继续以另一种眼光看外面的世界。
     “红色情,中国梦”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就像我们的青春充满热情,追寻着我们的梦想。
       还记得走访旅游要服务业发展局社时,本以为会很严肃的王科长竟然那样热情的接待我们,耐心的为我们讲解问题,让我很是感动;还记得时间后期我们住的旅馆电路出现问题,把我们惊吓了一场;还记得大家酷暑难耐的时候一人抱着一块大西瓜啃着,什么味道都是甜的;还记得大家分组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让我们感到团结就是力量;还记得收到电视台采访的时候,那种激动但又要表现得淡然的奇妙感觉;还记得跟大家一起在饿得不行的时候大口啃花卷的时候;还记得走访一个个店铺,那种害怕被拒绝的心情;还记得在大战纪念馆时激动人心的时刻;还记得……有太多回忆说不完、道不尽,一件件充满感动、令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我知道,这都是收获。
       一周多的时间社会实践让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知晓社会、并且适应社会的良好形式,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位置。虽然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认真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问,每天晚上的团队会议彼此及时的沟通,会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对调实践安排进行调整,使得我们通过合理的分工,有效的改善工作流程,发挥团队的最高战斗力,使得工作效率最高化。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和在学校所学的理论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领悟到:要想在日后工作生涯上有所发展,就必须理论和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使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增长,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想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最后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只有每个队员都积极配合,整个团队才能拧成一股绳,我怀念那段大家一起奔波于各个单位的日子,由不认识到相识,大家又陌生到熟悉,我们走过的地方,留下的是一片欢声笑语。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在实践的日子里,有喜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实践生活的全部吧!我想,这次的实践生活是值得的……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我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不仅仅以锻炼自己为目的,大学生已经不是需要父母在身边的悉心呵护照料的小朋友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已经是青年人了,肩上挑起了责任,属于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不能沉醉于个人的小世界,而应该走出来,将眼光放远,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自己的家乡建设,关心自己的国家发展。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是因为她有着独特的教学生的方式,那就是不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用类似于社会实践的形式,让你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学到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体验成长的过程。
      全心全意地付出和投入一件事情,其中的感觉自己知道,那是一种幸福,那是一种收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当代大学生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当代大学生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可联系我站工作人员微信dddxswx删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et,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打赏
 
0相关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推荐图文
推荐校园资讯

手机触屏版网站

手机访问轻松,自动识别,自动跳转无需操作。即刻掌握最新校园活动信息。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当代大学生网微信公众号。掌握投稿便捷方法。

微信客服号

扫描二维码,添加官方微信客服,在线沟通投稿疑问

投稿帮助微信公众号

dddxsnet

周一至周日9:00-23:00

皖ICP备06007022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492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