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靠制度发力

   日期:2015-08-27     来源:搜狐资讯     浏览:6733     评论:0    
核心提示:近两年,为破解村干部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守摊思想重、抓发展进取意识弱难题,丹棱县大胆开展大学生村官直接到村工作,与本地土生土长的老
 近两年,为破解村干部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守摊”思想重、抓发展进取意识弱难题,丹棱县大胆开展大学生村官直接到村工作,与本地土生土长的“老同志”同台竞选。(8月25日《人民日报》)

面对层出不穷的“史上最难就业季”,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遭遇失业的“职场囧途”,大有凌云壮志难酬的感觉;另一方面却是基层农村出现人才“饥荒”,缺乏推动农村发展和扶贫解困的“生力军”,特别是当前又面临全面脱贫的艰巨任务,更是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才涌入基层农村,用知识和技能加速精准扶贫,用创新和实干带领基层群众发家致富。

自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以来,数十万名大学生村干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身边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欢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一个新群体,随着这项工程的逐步推进,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也日益增多。

当前,大学生村干部面临角色定位不明、社会融入过程缓慢、未来出路困惑大等问题尤为突出。应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干部能扎根农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但也不可否认,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大学生村官不下村,更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把当村官作为个人成长的“跳板”,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考取公务员上,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角色难、融入基层难、群众认可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有生命力的群体,国家实施这项计划的目的是要让他们真正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当前还担负着扶贫解困的重要职责。因此,要用好这支力量,关键是健全完善机制,确保他们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村官游离在制度之外的现象,各地应健全管理制度,将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任职村所在乡、村干部管理体系,与乡、村干部同要求、同管理。同时,强化督促检查,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查询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到岗履职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确保“下得去”。

另一方面,健全关爱激励机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级党组织要创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帮助协调争取创业项目资金;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参加各级培训,帮助提升其履职能力;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竞选村两委干部,打造一条通向村班子的绿色通道。这样,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奉献青春应当动力更大、劲头更足。(肖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当代大学生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当代大学生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可联系我站工作人员微信dddxswx删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et,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打赏
 
0相关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推荐图文
推荐校园资讯

手机触屏版网站

手机访问轻松,自动识别,自动跳转无需操作。即刻掌握最新校园活动信息。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当代大学生网微信公众号。掌握投稿便捷方法。

微信客服号

扫描二维码,添加官方微信客服,在线沟通投稿疑问

投稿帮助微信公众号

dddxsnet

周一至周日9:00-23:00

皖ICP备06007022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492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