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东街,一名路人停下电动车好奇观看大学生清扫大街 本报记者 闫文青 摄
昨日凌晨5时许,西北工业大学的27名大学生就起床了,他们来到西安市长安区郭杜十字,要与这里的环卫工人一同劳动。
经过一上午的工作,这群“95后”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环卫工的艰辛,“他们每月工资才1450元,而现在很多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也要近千元,环卫工人真是太不容易了。”
>>现场
大学生不得要领 正牌环卫工忙“指挥”
这27名大学生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包括21名男生、6名女生。他们要代替环卫工人清扫的是一段长约3公里的路面,这里的清扫工作平时由30名环卫工人完成。
昨日早晨6时,天还没亮,大学生赵益民和赵君尧已赶到郭杜西街路北一水果店门口。负责这里的环卫工人朱金梅已将垃圾扫成堆,等待垃圾车来收集。
朱金梅介绍,随着天气转暖,路边卖水果的摊位越来越多,路面上倒了很多果皮,每天都要倒三四次垃圾。按要求,环卫工人是早上6时上班,但因为人员流动性大,郭杜西街和郭杜东街近3公里范围内,仍短缺两名环卫工,这就让有的环卫工人不得不提早来“加班”。
说干就干,大学生们拿起扫帚卖力地打扫。但头一次从事环卫工作的他们,好像还不得要领。看到他们用扫帚在地上“划拉”着,环卫工段大爷忍不住“指挥”起来:“你看你都扫不到关键地方上,看到那儿的纸屑没?还有马路边的台阶下面,虽然不起眼,但都要扫。”
>>尴尬
看着路边的垃圾桶却不知道怎么打开
上午10时,大三学生张小会站在郭杜西街街头,指着身旁的垃圾桶感叹:“从8点开始,仅在路边就捡了很多烟头,而且很多人抽完烟,没把烟头掐灭就扔进垃圾桶,刚刚这里还着火了,幸好及时扑灭。我们还看到有路人随地扔烟头,但不敢上前劝阻。”
被烟头困扰的,还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韦劲科和徐芳选,他们把路面扫干净后,还用手捡出卡在砖头缝的果核和烟头等垃圾,他们发现,“乱扔烟头的现象是最严重的,常常是这边刚捡起,那边就有新扔的烟头。”
工程力学专业的赵晨帮65岁的环卫工人尹雪贵将垃圾抬上车后,继续用小扫帚打扫路边,由于扫帚都比较旧,赵晨的手还被倒刺划破了。还有一位女生,垃圾车来收垃圾时,环卫工人叫她帮忙递一下垃圾桶,她看着路边的垃圾桶,一片茫然,不知道怎么打开。
昨日,这些大学生在前面扫,环卫工人们跟在后边帮忙,将他们没扫干净的地方扫干净。经过几小时,他们终于把负责的区域清理干净了。
>>建议
为环卫工配备口罩 增加休息亭的数量
在得知环卫工人每月只有1450元的收入时,赵晨和同学们感慨,“现在很多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也要近千元,环卫工人真是太不容易了。”
面对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赵晨说,“平时雾霾天时,PM2.5指数一高,我们都要戴着口罩去上课,但环卫工人每天都在扬灰和尾气中工作。希望可以为他们配备口罩。”
“我发现环卫工人喝水和上厕所都比较麻烦,而且在清洁完之后,他们都是蹲在路边休息。”韦劲科说,“希望可以在街头多建一些休息亭,或号召沿街商铺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场所。”
说起开展这次体验活动的目的,西北工业大学团委书记吴楠说,这其实是一项“唤醒”行动,希望能唤醒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这个城市最朴实的工作者的工作状态。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巨维博说,“这些学生多为95后,都是主动报名参加这项活动的,这次体验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完成一项劳动。这些环卫工人大多家庭负担较重,子女或孙子正在上学,接下来学生们还将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