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我们在路上
“科普宣传周,科普百家行”。正值骄阳似火的7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梦第一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护梦一队”)不畏酷暑,积极响应院团委的支持与号召,于7月20日前往河源市紫金县南岭镇开展为期8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全体大合照)
俗语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的,这句话在“三下乡”也极其适用。
【前期筹划篇】---漫漫前期路,耐心作垫,激情相伴
四月的风吹来下乡的消息,志愿服务的爱心开始萌芽。志同道合使护梦一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十四名队员,一名带队老师,一名学生指导相聚在一起,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谱写三下乡的篇章。
懵懂却不畏惧,团结与激情是护梦一队的代言词。三下乡前期准备四月伊始,七月出征。组队,联系实践地,策划,答辩,宣传,赞助,培训等等。当任务一个个分配下去时,没有一个人说“我不行”,大家都尽己所能做到最好,我为这个团队感到无比骄傲!
(日常会议)
(培训课堂)
【调研篇】---走近家家户户,走进村民内心,这是一份交心的调研报告
通过实践地考察了解到南岭以高山大岭而得名,民风淳朴,但经济较为落后。当地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现象普遍。
护梦一队针对这一现状开展了深入调研:包括当地真实的经济现状;医疗现状;政府扶持力度;幸福感;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心理现状等等。
调研日正逢稻谷收割时节,艳阳高照,持续35℃高温,一束束稻穗颗粒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田野间散布着耕作的农民,有的拾稻,有的抛秧,无一不被汗水浸湿衣袖。队员们不忍打扰,为村民们的辛勤劳作震撼,为艳阳下的汗水心疼,却没想到会被热情的农民留下。交流中,他们气喘吁吁但不断露出灿烂的笑容,他们说一切都好;调研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他们的知足与乐观。
(进村调研——采访农忙中的居民)
此外,队员们发现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打开的,村民们心里没有过多的防备,取而代之的是热情好客,所到之处,回应我们的第一句话都是:“进来喝杯茶”。以茶待客,热情乡里,喝喝茶,谈谈心。谈话间了解到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虽多,经济也不算太发达,劳作也辛苦,但村民们心不苦,知足常乐,他们的幸福感很强。
我们的初衷是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却从他们身上收获了宝贵的品质:不抱怨,知足常乐,积极向上!
【敬老院篇】---孝心传万世,善道润千秋,尊老敬老,社会和谐
我们常说“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多少老人劳碌一生,只求子孙绕膝,享天伦之乐。作为晚辈,感恩与回报,是我们基本的义务。然而,当代仍存在着这么一群无子嗣,无伴侣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子孙的照顾与陪伴,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敬老院义诊——测量血压)
(敬老院义诊——推拿按摩)
(爱心之行——亲情关怀)
护梦一队三下乡期间食住在南岭敬老院,与老人亲密接触,体验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给予他们关怀。陪伴是无声的爱,队员们为老人们量血压,按摩,三伏贴,甚至是梳头发,剪指甲等生活护理。依稀记得,蓝爷爷手指划伤,队员们贴心照顾,发现蓝爷爷患有糖尿病,伤口易感染恢复慢,连续多天定时为其换药包扎,蓝爷爷感动的说:他没有子孙,却感受到了子女照顾的温暖,我们心中流过一阵暖流。除去感动,亦有心疼。我们希望,我们能为每一位老人带去更多温暖,然而有一次所有队员为老人包好饺子,给一个个老人送过去时,一位爷爷说:不要对他们那么好,我们不能永远陪伴他们,在我们走后,他们会失落。短短一句话让队员们怯而止步,陷入沉思。
若社会尊老爱老成风尚,即使我们的善举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也能温暖孤寡老人们那孤寂的心,让他们孤而不独。
【支教篇】——支教盈年岁月艰,硕果辉煌带笑还
普及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急救知识不仅能够在危急时刻挽救人们的生命,还能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护梦一队将急救培训融入暑假支教课堂,教会小朋友简单的心肺复苏操作,急救包扎,日常七步洗手法,以及进行日常生活健康宣讲,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伤害。
此外,护梦一队通过募捐及购买两种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200本图书,捐赠给东溪小学作为图书角。书本是知识的海洋,愿孩子们能翱翔于书海,用知识提升自己,成长为国家栋梁,回馈社会!
(暑期课堂——包扎)
(暑期课堂——包扎)
孩子们的内心甚是无邪,纯真,我们传递知识这一小小的举措也有回报,看,他们那灿烂无邪的笑容,不正是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所在吗?
(暑期课堂——生活常识)
【义诊篇】----真情融东溪,义诊暖民心,健康洒万家
队员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入此次义诊活动中,医学系同学负责量血压、三伏贴、按摩,药学系同学负责用药知识宣讲,医工系同学负责红绿色盲、BMI等,全体队员各显其优,各尽其职,将义诊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义诊恰逢农忙时,除去部分较为清闲的老人家亲自到村委会义诊定点外,绝大多数村民忙碌于田间。护梦一队立即组建小分队“送医下田”。或许是因为长期劳累,或许是因为潮湿季节,大部分村民患有风湿类疾病,经常腰酸背痛,“送医下田”小分队不顾酷暑,不嫌脏,不怕累,一路为在田间操作的村民按摩,贴三伏贴,讲解平时的注意事项,不仅缓解了他们身体上的疼痛,更消除了他们心理上的顾虑。村民们连连道谢,更有村民把队员请进了家里,现场做起了当地美食——擂茶,以示感谢。
(义诊现场)
(村民义诊——贴三伏贴)
(村民义诊——测量血压)
(“送医下田”)
医护新华梦,药牵南岭情。我们用医药专业的优势,为南岭、东溪带去一片健康。
支教盈年岁月艰,硕果辉煌把笑还。我们用满腔热忱,为孩子们带去欢笑与知识。
八天的三下乡,我们并非事事都能做到最完美,也可以说,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有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一起克服,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八天的三下乡,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相聚一起。在这里,我们见识到从未见识过的人和事情,看到陌生的老人与小孩。虽然陌生,但我们仍会对他们给予亲人般的温暖。了解当地,了解人们的想法,让我们能够很快融入他们的生活。或许我们的活动不能很大的改变他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力,在力所能及力的情况下,为他们付出。感恩与幸福相随,责任与义务前行。虽然声音微小,但是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这一份真实!
(图为最后不舍的离开)
回程日,与孩子们共航高歌表不舍;回程日,与老人们欢聚一堂表关心;回程日,与队员们一起踏上回家的路,结束属于我们一起度过的三下乡征程。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多的不舍,沉默过后,最终化为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会记得,曾与东溪村民、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相处的三下乡,记得我们互相陪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微笑着说再见,期待下一次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