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胶南的老党员之家依山傍海,环境静谧。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党员们虽处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队员们围坐在老人们的身旁,静静地听着老人们讲述着过去,感受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闫立绪:丹心一片,心系祖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响应党中央号召,奔赴前线抗美援朝,时年21岁的闫立绪也在其中。他在华东军区工兵23团任班长,多次立功。一晚上走上百里路、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寒冷时雪水浸透了脚上的棉鞋。艰苦的打仗条件使他落下了胃炎和老寒腿的毛病,直到今天炎炎夏日时他也要穿过膝的厚裤。“我自己不算什么,国家的安全才是重要”闫立绪老人说。为了提高士兵们的积极性,他在部队自学了快板和说书,给单调的军旅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战后的闫立绪担任过村里初级社社长、村党支部委员,继续为国家建设发挥余热。
肖才恕:血肉之躯,钢铁战士
参与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的肖才恕老人,身上曾被子弹穿过。经过简单的包扎,他又奔赴到战争的前线。他帮助医疗人员挽救伤员,荣获过二等功两次。先锋队队员了解到,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他和他的队友在零下30度坚持战斗了两天一夜。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美军飞机呼啸而过的声音,和在轰隆声中继续向前挺进的战友们。
车付祥: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车付祥老人参加过解放战争,曾在平西指挥部当侦查员。朝鲜战争爆发后他转入铁道部队,期间荣获两次三等功。战乱不断的时期,老人八年里没有回过家。在朝鲜时他们白天在战场上奋勇拼杀,晚上连夜挖山洞作为队伍的藏身之处。老人提到:“我认为我们胜利的原因就是思想一致,团结一心。我们不打敌人他们就来打我们,必须把他们打跑。”肩负朝鲜人民的热情支持、祖国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和家中父母的殷切期盼,车付祥和他的战友们同侵略军的浴血奋战,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队长赵磊听了老兵的故事不禁有感而发:“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的确来之不易。以前只是在课本中、电视里看到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今天发现这些故事离自己这么近。贴近历史,以史为鉴,才能为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时代。”
老兵,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符号。他们是光荣的缔造者,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是战争的幸存者。他们,就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挽救民族危亡;在他们荣耀凯旋后,却默默的解甲归田几十年。
硝烟不在,精神永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免于战乱之苦,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份和平是老一辈人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在珍惜这份和平的同时也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捍卫这份和平,他们身上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