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革命历史经典,学习崇高革命气节
南昌8月16日电(通讯员 王霄)7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初心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南昌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八一广场向北,沿着纵向的八一大道走不大会儿,就来到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的门前。这座纪念堂始建于1953年,是1980年代国家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之一。它是一座具有西式风格的蓝灰色外墙的三层楼房,坐东向西,堂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中心有一座右手持枪矗立的红军战士雕像。
队员们怀着崇仰的心情迈过立有罗马柱的纪念堂大门,进入了前厅,只见迎面是一块毛泽东题写的红底金字的匾额,上嵌“死难烈士万岁!”顿时令人感到有一种悲壮肃穆的气氛。朝里边走,但见大厅正央的祭坛上立着块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朱德题写的碑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厅内的墙上,挂着一些当年参加革命的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题词,其中,有邵式平(赣东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建国初期曾任江西省省长)的“在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刘伯承的“在民族民主革命战线牺牲的烈士是人民解放大道上的明灯”,彭德怀的“英勇牺牲,前仆后继换得了革命胜利,烈士同志们的精神万古长存!”,以及董必武、谢觉哉等人的题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更是建立了卓越的功劳。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大基本主力——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的主要力量,创造出了赣南、湘赣、闽浙赣、湘鄂赣等多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当时,在全国是面积最大的红色区域。全省境内,许多个县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参加了红军、赤卫队、农民自卫军和少先队,另外,还有许多在苏维埃政府和其他部门工作的人员。在长期激烈残酷的斗争中,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先后牺牲,其中,最有名的江西籍烈士,就是闽浙赣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建人、《可爱的中国》和《清贫》的作者——方志敏同志,他是赣东北弋阳县人,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率部向皖浙地区进击,后来部队失败,他被俘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革命气节,1935年在南昌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