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剪纸的“一场交谈”,知抓紧民族文化刻不容缓
为了解陕北民族文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初心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杨家岭。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的镂空艺术。此次在杨家岭中,有幸能与剪纸文化传承人李福爱老师进行有关剪纸的交流。
把民族文化抓紧喽
“剪纸呀一定要有耐心,一幅小的一个小时就能剪完,但要是一幅大的、复杂的,就要一个礼拜左右了,而且心要静,画面要连起来,马虎不得。”说着剪纸,李老师脸上满是慈爱的微笑,手上的动作也温柔了几分,像是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心爱。
“除了剪纸,农民画,陕北民歌,秧歌等我都会。在我看来,这些东西都充满灵性,也正是这些东西赋予了我智慧。在我们这里,腰鼓、民歌、剪纸和农民画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我们是安塞的,像小学幼儿园的小学生,都能弹安塞腰鼓。”李老师抽出说着话的空隙唱起了民歌。
“我们那儿是工业化城市,每天在学校里都是不停地写卷子,没上大学之前,根本没有这样的活动和机会出来看一看。”其中一个队员讲道。
“课本上都是抽象的,你们出来看才是真实的,学久了换换脑子也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年轻人们,你们可得把民族不停地文化抓紧啰。老祖宗的东西现在可是很多都不能丢的。”李福爱老师耐心地给队员们讲着她眼里的剪纸。
李福爱老师边剪纸边与我们交谈。 通讯员 邹佳秀 摄